首页 > 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 > 第113章 大宋悲歌之雄主赵顼

我的书架

第113章 大宋悲歌之雄主赵顼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苏辙23岁科举,到了御试时。
考题就是让各位考生,对国家现在的各种困顿提出解决方案。
苏辙一说仁宗好色怠政,二说朝廷劳民伤财。
三说仁宗爱慕虚荣,老爱干一些根本就是为了获得赞扬的事。”
“宋仁宗是真的仁慈,苏辙这样说,还是被录取为进士了。
甚至是最后还做过宰相。”
“懦弱的人,找了个不适合的工作。”
秦朝。
始皇嬴政皱起了眉头道:“扶苏,你怎么看待宋仁宗?”
公子扶苏说道:“能被冠以仁宗,自是仁慈爱民。”
嬴政点了点头道:“可是这个宋仁宗,任人用人,毫无自己的主见,这可是好事?”
扶苏肃穆道:“自不是好事,无论与官还是与民。”
“天下百姓贫苦,朝廷出现冗兵冗吏冗费。”
“还多有官员游政。”
“就因为范仲淹的变革,被触犯利益者诽谤。”
“宋仁宗就叫停了变革,此乃大大的不妥。”
“说的好。”嬴政满意点头。
东汉末年。
刘备对宋仁宗赵祯颇为赞扬。
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都是骄淫奢侈。
能做到正常的少之又少,更别说是宋仁宗赵祯这种仁义勤俭的皇帝。
说起来很简单。
但是做起来,那是相当难的。
所以无论如何,宋仁宗的这个仁当之无愧。
唐朝。
李世民蹙了蹙眉,喃喃道:“确实是一个仁慈的皇帝。”
“唯一不妥的可能就是在对敌方面的软弱。”
“还有便是太过听从文臣的话了。”
“多少让朕会感觉一种憋屈感。”
宋朝。
金门在宋仁宗的面前显现。
宋仁宗赵祯再三整理了仪容,这才踏步走进了帝王空间。
在见到大明一朝的帝王,他微微颔首。
转头看见大宋一朝,除了赵匡胤一人外,余下的赵光义和赵恒都跪在那里。
脸上还有打帝棍的红印子。
宋仁宗赵祯忙走了过去道:“真宗、太宗,您们二位……”
宋太祖赵匡胤打断道:“给我跪下!”
“念在你还不算太过昏庸。”
“打一百棍子,算是你的惩罚。”
啪……
大明一朝的皇帝,在看到宋仁宗的惨叫,都忍不住摇了摇头。
朱高炽道:“要是宋仁宗都挨打了。”
“那宋朝的皇帝恐怕,要挨打的就多了。”
朱棣肃穆道:“就该如此。”
“来帝王空间的皇帝,大多都是从能改变一朝的时间段来的。”
“不狠狠的教训一下这群不肖子孙。”
“又怎么能让他们记住教训。”
【宋仁宗赵祯没有子嗣,于是收了一个养子赵曙在宫中。】
【以防不备之需。】
【仁宗为他授名“宗实”。】
【嘉佑七年,被立为皇子,改名赵曙。】
【宋仁宗赵祯驾崩,经历了几次被赶出宫的赵曙即位。】
【赵曙因为患得患失,最终还是获得了皇位,从小身子骨就弱,登基后便患病,由曹太后代理国事。】
【治平元年,赵曙的病总算是好了,开始了亲政。】
【只不过这个皇帝,他当的格外的憋屈。】
【赵曙在追谥自己亲生父亲的名分上,和曹太后意见不合。】
【就为了这事,皇帝和太后闹了将近两年,最后赵曙总算是得偿如愿。】
【宋英宗赵曙很喜欢大文人苏轼,算是铁杆粉丝的那种。】
【想着他也登上了皇位,便想重用苏轼。】
【这对于皇帝本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然而宰相韩琦反对。】
【韩琦认为苏轼虽然有才华,但不应该如此升职,应该让其在基础干起,看功绩再进行任职。】
【赵曙同意了下来。】
【赵曙在位仅有四年,能拿得出手的功绩,也就是让司马光编纂了一本叫做《资治通鉴》的书。】
【治平四年,赵曙因病去世。】
【享年三十六,庙号英宗。】
后世实时弹幕——
“北宋版的大礼议事件。”
“嘉靖大礼议事件也是为了找爹!”
“听说宋朝的皇宫大多房子下面埋了水银。
所以宋朝皇帝的生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细思极恐,宋朝明朝的两个朝代的皇帝好惨。”
“是真的,宋真宗8个孩子死了7个。
宋仁宗16个孩子,只有3个公主活到成年。
宋神宗前5个儿子都死了,反而像英宗的8个孩子。
都是宫外生的。
几乎都活到了成年。”
“嘉靖学的他吧。”
“皇宫地底下有东西!”
“宋英宗就在位四年,前半段忙着认爹,后半段躺床上等死。”
帝王空间。
赵光义正在呵斥宋仁宗赵祯为何没子嗣即位。
哪知看到后世华夏的评论。
这一切都是因为皇宫地底下有什么东西。

宋仁宗怒道:“原来是这样!”
大明一朝。
朱棣皱起了眉头道:“后世人说的是真的?”
“都是因为皇宫有东西,导致了子嗣夭折?”
“后世人陈斌没有亲口说,怕不是后世华夏人夸大其词了。”
朱元璋说道:“无论真假,等出去,咱一定要好好的查查。”
宋朝。
宋英宗赵曙怔住了。
他只在位四年就驾崩了?
在无奈接受这一切之后,赵曙踏入帝王空间。
赵匡胤看着赵曙无奈摆了摆手,示意赵曙随意找个地方坐下。
一个英年早逝的皇帝。
什么都来不及做。
要是这都打了,就非他本意了。
【宋英宗赵曙驾崩后,宋神宗赵顼即位。】
【改年号熙宁。】
【赵顼继承皇位的时候,宋朝已经开国有百余年。】
【冗官、冗兵、冗费严重到必须求变。】
【经历了岁月的考验,旧制度也大多不适宜。】
【政治、财政、军事方面改革,迫在眉睫。】
【具体有多严重,要是再不变法,宋朝廷都无法正常运转了。】
【改革一定好触犯到既得利益者。】
【官僚权贵的反感和对抗。】
【宋神宗赵顼也清楚的知道,这将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
【在听了各方的意见。】
【宋神宗赵顼选中王安石成为改革的执行人。】
后世实时弹幕——
“宋朝冗兵、冗官、冗费严重。
一直在寻求变法。”
“宋神宗是个有雄心的皇帝!”
“知道为什么宋神宗要变法吗?因为他想要让中下层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而不是,只让士大夫过上好日子。”
“大宋悲歌之雄主赵顼!”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