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 > 第139章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我的书架

第139章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秦朝。
公子扶苏扼腕叹息道:“南宋啊,南宋!”
“就因为皇帝的偏安一隅,毁了多少良才!”
“造就了多少人的报国无门的遗憾。”
始皇嬴政摇头道:“所以说,天下百姓过什么样的日子,都取决于一国之君的抱负。”
西汉。
汉武帝刘彻轻声道:“能和霍去病相提并论。”
“这个辛弃疾想来不简单。”
“可惜啊!”
“宋朝的皇帝,不是朕。”
“浪费了多少将才!”
卫青露出惋惜之色道:“虽然还未看辛弃疾的一生,不过微臣心中已经是为其心不平。”
唐朝。
李世民喃喃道:“辛弃疾,可惜啊!”
“就像是后世人说的那样,生不逢时。”
“因为宋高宗赵构的一心求和。他和陆游一样注定了报国无门。”
帝王空间。
宋太宗赵匡胤是越想越气。
本想停下来对逃跑三昏君的惩罚,好生教导。
在看到这里,终于是再次爆发,手持打帝棍再次暴打逃跑三昏君。
北宋末年。
还未回归南宋的辛弃疾,紧皱了眉头。
辛弃疾想过自己的一生。
想过率军斩敌。
想过马革裹尸。
想过收复宋朝故土,驱逐金人。
唯独没有想到天幕后世人陈斌说的,在求和的大环境下遗憾了一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一首《破阵子》是辛弃疾酒后所作。】
【感慨不受朝廷在前线上重用,而是往返各地为官,醉眼朦胧时,回忆早期的志向以及现在浪费的岁月。】
【辛弃疾前期有多猛,后期就有多遗憾。】
【在靖康之变后,南宋建立。】
【在金国占领的地方,生活了不少百姓。】
【而辛弃疾的便是在这种环境长大。】
【在目睹了金兵对百姓的压迫,更加确定了辛弃疾的一生的志向。】
【击退金军,收复大宋故土。】
【当然这个志向,还有辛弃疾家庭的影响。】
【在金南下进犯南宋的时候,山东出现了不少起义之士。】
【当时辛弃疾也响应了号召。】
【并且召集了2000人投奔耿京。】
【耿京非常的欣赏辛弃疾的勇猛和文采,重用了他。】
【并且还让辛弃疾保管“帅印”。】
【哪知不久后,辛弃疾一个僧人朋友来投奔。】
【在某一天两人醉后,这个僧人偷走了帅印。】
【明显是想去金营领功行赏。】
【于是辛弃疾立下军令状,三天必取回帅印,否则提头来见。】
【辛弃疾没有妄言。】
【他只用了一天,就带回了僧人的头颅和帅印。】
【至此辛弃疾的名声大噪。】
【随后辛弃疾跟随耿京,收复大量被金人占据的城市和土地。】
【可谓是势如破竹。】
后世实时弹幕——
“辛弃疾要是遇到李世民,会绽放怎样的光华。”
“宋朝不是没兵,亦不是无财,乃断脊矣。”
“与辛弃疾这首词有一拼的,也就只有岳飞的满江红了。”
“弃疾!不等于去病!因为宋朝不等于汉朝。”
“你们口中的弱宋,却是辛弃疾诗词中的美不胜收,他一生都在想着力挽大厦将倾覆,可惜生不逢时。”
“以前背这一首古诗没觉得什么。
现在再看,古人的智慧太牛掰了。”
“诗词就该配着历史来看,才有它独特的味道!”
“小时候会背这首词,却体会不到那种意境。
中年才会爱上这种英雄气概。”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会打仗的将军,每个朝代就没有缺过。
缺的是,识人用人的君王。”
“喜欢的人,喜欢的诗,喜欢的铮铮铁骨。
喜欢的故事,喜欢现在的太平安稳。”
“华夏民族大好儿郎,舍生取义,终有今日盛世。”
“我愿穿越宋朝与辛弃疾金戈铁马,意志长存。”
“英雄迟暮,无力回天,南宋上面没有脊骨了。”
“冷知识:辛弃疾是因为从金人占据的地方投奔南宋。
所以被上面猜忌,没被受到重用没让他带兵打仗,而是给了文职。
这也导致了一个意气风发的一代名将辛弃疾,意难平的一生。”
“满满的不甘心,生不逢时辛弃疾。”
“大宋已经烂了!”
“此生不复宋土,我辛弃疾誓不为人(大哭)!”
“可怜白发生!可怜白发生!
即使相隔千年时空,我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
【好景不长,耿京带领的二十余万起义的忠义军碰上了金的主力军。】
【一场大战。】
【二十余万起义军死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在山中散开,以待时机。】
【辛弃疾深知只有和南宋一起联合,才有抗金的可能。】
【于是劝说耿京。】
【在经过深思熟虑,耿京同意了并且让辛弃疾去南宋朝廷,呈上效忠的谏书。】
【辛弃疾不负众望,得到了南宋朝廷的认可。】
【然而,等辛弃疾回到忠义军时。】
【发现叛将张安国害死了耿京,并带着一些人投降了金军。】
【辛弃疾大怒,遂带了50精锐突袭5万的金营。】
【杀了叛徒张安国。】
【辛弃疾在安然无恙冲出金营,便带着忠义军投靠南宋朝廷。】
【他本以为,会得到宋廷的重用戎马一生。】
【然而,辛弃疾落了空。】
【一腔热血,报国无们。】
【当时的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一心议和。】
【没有让将才的辛弃疾当将军,而是任职为文官。】
【哪怕后来孝宗即位,也因辛弃疾是从金人占据之地投奔而来的为由,而不予重用北伐。】
【于是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
【渐渐老迈的辛弃疾,做出了这一首破阵子。】
【如果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也许辛弃疾不会这么的失望。】
【可是辛弃疾在见到北伐的布置时,兵将松散。】
【定会北伐失败。】
【所言得不到重视的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让辛弃疾悲痛辞官,最终归于乡野隐世。】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