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兵临洛阳城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李渊最大的功劳是生了一群好儿女。”
“李渊确实一般。”
“啊???李渊还一般啊?那可是开国皇帝啊,几千年的历史上,拢共才多少,在你们嘴里就一般了?”
“李渊不算太差,主要是李世民太强了。”
“李渊的时机把握的很好,李密和宇文化及还有王世充,互相争斗,消耗了实力。”
“说李渊没能力的,要是没能力,他早死了。”
“李渊被分到太原留守,就已经开始萌生吞并天下的雄心了。”
“早年丧父,又在隋末乱世混了几十年,咋可能是个碌碌无为的人。”
“开国之君哪有能力差的,就是李世民太过耀眼了。
就像秦皇汉武,也忽略了刘邦一个道理,唐宗宋祖。”
“李渊不是很差,但也不是那么强。”
“李渊作为唐朝始皇帝,怎么可能碌碌无为,平庸不堪,傻子都不会这么认为。”
汉朝。
刘邦气的翻了一个白眼。
一开始他还以为后世人陈斌口中的秦皇汉武,是指的自己。
后面经过天幕披露,刘邦明白了不是说的自己。
这本身就让他郁郁不平。
没成想后世的弹幕,又提起了此事。
刘邦是浑身不自在又有些欣慰,让他觉得荒唐的是,他可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然而后世子孙的名号比他都要响。
欣慰的是,后世儿孙没有坠了老刘家的威名。
隋朝末年。
刚刚起义的李渊看着天幕披露,他是开国皇帝还挺开心。
可是很快就看到了,有不少后世人说他李渊没有存在感。
还说什么很平庸,唯一的功绩就是生了好儿女。
甚至于起兵都是李世民设计逼迫的。
“一派胡言!”李渊怒道。
不过很快李渊的怒气就消了,因为也有不少人给他正名的。
其实有好儿女,那也是本事不是。
【直到隋炀帝杨广第三次去江南,都没有完全打消对李渊的猜忌。】
【他先前就派出了人员时刻监视李渊的一举一动。】
【甚至给了监视人员发现不对,可以擅自出手除掉李家的权利。】
【很快杨广的这两名亲信就察觉到李渊要造反。】
【这二人就想要除掉李渊。】
【然而却被李渊先一步灭掉。】
【李渊还在起兵之前,伪造杨广的诏令,说是皇帝要再次东征,太原地区的青壮年都要被征召。】
【这可激起了百姓的愤怒。】
【李渊趁机起兵谋反,并向天下人罗列杨广的罪行。】
【还打着推翻昏君,拥立明主的口号。】
【而另一边的李密在杀了翟让后,控制住了瓦岗寨。】
【在得知杨广逃亡到了江南。】
【李密认为这是个天大的机会,也是他完成帝王之业的契机。】
【只要这个时候攻下东都洛阳,大有可为。】
【李密给了裴仁基3万大军当先锋,去攻打回洛仓。】
【裴仁基顺利的打下了这个地方,但是觉得只打下一个小小的粮仓,不太过瘾。】
【竟然以3万的兵力,要去打洛阳。】
【你还别说,因为太过突然,还真被他破了城门进了洛阳城。】
【但是当守城大军反应过来后,把裴仁基的大军分割式灭了。】
【等裴仁基逃到回洛仓时,这个地方也没了。】
【裴仁基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回去。】
【一见李密就是嚎啕大哭,请罪。】
【李密也没办法,安慰了一番,又给了3万大军,让裴仁基再次攻下回洛仓。】
【这次裴仁基再次攻下目标地。】
【李密以回洛仓为基点,修筑防事。】
【他也明白,短时间想要攻下洛阳千难万难。】
【打算长期和洛阳斗争。】
【而另一边的杨广也不想丢掉洛阳,于是让王世充带5万大军抵御瓦岗寨。】
【两军互相斗了三个月有余。】
【互有胜负。】
【有一点对王世充不太友善,那就是瓦岗寨的人是越打聚集而来的越多。】
【而王世充的大军,死一个就少一个。】
【短时间还能僵持不下,互有胜负。】
【可要是长期维持下,此消彼长,他王世充必败。】
【王世充一有退意,李密并命令瓦岗寨大军发起总攻。】
【打的王世充逃到了城中。】
【李密趁势兵临洛阳城下。】
【这个时期算是李密的巅峰时期了,手下有30万瓦岗大军,声势无比壮大。】
【号称三大起义军之首一点都不为过。】
【就连洛阳城中的一些官员,都偷偷和李密“眉来眼去”。】
【瓦岗寨这边的人激动不已,其他的起义军的首领也是纷纷写信让李密称帝。】
【李密并没有贸然称帝,而是想要攻下洛阳城再说。】
【但是洛阳城毕竟是首都,怎么可能好打。】
【连续打了几天,无果后。】
【有人建议李密洛阳城不好攻下,不如先去攻占关中地区,以壮大势力。】
【李密却没同意,一是打了洛阳这么久,怕就这么灰溜溜走了,伤士气。】
【二是他认为洛阳最重要,只要打下洛阳,谋夺天下不在话下。】
后世实时弹幕——
“李密如果先入洛阳辅政,先控制大局。
然后再去打宇文化及,那还可以理解。
可他却拿了一个空头支票,就去拼命,纯二傻子。”
“李密脑子有洞,明明前期这么有谋略和手段。
却在关键时刻听不进人的建议,李密其实势力也很强大的!灭那么快,死的窝囊。”
“自古以来谋臣虽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那些决断者。
要不然纵是计策可安天下,决断者不使用也是白费。”
“李密和王世充都是乱世之枭雄。”
“都是天命!不信不行。”
“事实证明在多牛批的手下,也得要有个靠谱的领导。”
“李密当了瓦岗首领后,就智商不在线了。”
“天命不可违。”
“都是唐朝的奠基人。”
“瓦岗军人才济济,让李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都是乱世枭雄,李渊是最后的胜者罢了。”
“真正的王者之才,可以做到不被胜利冲昏头脑,始终保持理智的判断力。
可惜,李密不是这样的一个人。”

sitemap